被动的含金量
含金量一直是个很难清晰界定的一个词,我们无法明确说出来,含金量到底是什么?不过,到可以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比如稀缺,被认可,有价值。
那CFA这纸证书也能用这三个次来形容吗?稀缺肯定是谈不上了,犹记得之前参加一次策略会交换名片,随便一翻,各个名片上都是title铺满,CFA自然是众多title的一个,行业的竞争与倒逼其实就决定了证书的含金量,人人都有的情况下,从众效应明显,也就是一种“被动含金量”。当然以这个原因考证的不在少数,大家都不会指望能靠证书升职加薪,只不过增加你不被轻易淘汰的机会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持证的人越多,加入考证大军的人也就不会少了。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花一千多小时来拿一张证书来给自己背书值得吗?这个还真的就分不同细分行业,因人而异,客观来说,越是竞争激烈的领域,大家能力都相差不大的时候,有张证书肯定是比没有要强的;如果你本身竞争优势足够明显,证书对你的加持作用约等于0的话,那你确实要仔细考虑考虑。
这里大家也可以完全用经济学里面的理性人原理,选择对你效用最大化的方案,1000+小时你认为是拿一张CFA证书对你效用更高,还是投入在别的地方(比如健身、休闲)等等,会让你收获更大的满足感呢?理性判断,再做出决定。
价值体现在知识体系
前些天,小编看到有个人在群内说,CFA证书本身含金量在降低,不过其知识体系的含金量在上升,这个话我个人还是非常赞同的。客观地讲,CFA所搭建的投资体系还是非常完整和全面的,从一级“是什么”,进阶到二级“为什么”,三级的“怎么做”,能顺利把三级别内容学下来,至少能对于投资体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其实也是很多在职党选择考CFA的一个原因。
对于一个工作5年+的人来说,考个证书就能让他加薪吗?正常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为什么做出了做出了这个选择呢?
从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学员来看,有不少人都希望进入到一个持续学习的状态,通过学习能找到向上的力量,摆脱出每天忙忙碌碌,却好似停步不前的一种现状;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希望能跳脱出既定的思维框架,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业务,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集中在某一个细分领域,甚至是一个具体环节,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局限且高度重复的,那不少人就希望跳脱出这种局限性,CFA的学习也就在这个程度能帮助到大家,全面而系统地学习价值投资体系。
当然,不可避免的,书本上的内容在实践性和实务性上肯定有所缺陷,如果你完全指望考书本来指导工作还是有点过于天真了。
如果是跨行业来干金融,无论是程序员去做量化,或者是一些理工科小伙伴去做细分领域的行研,那我是建议大家可以把CFA的学习作为你迅速补上金融知识短板的快车道,也不用一本一本去找教材看,也不用各种搜刮金融书籍,就踏踏实实跟着CFA的教材体系学完,自然收获是不少的。
社交属性,不容小觑
其实学CFA很多人会发现,证书拿到手还是次要的,但是又进入到一个社交圈,有一群能相互交流的同行还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前中后台,金融工作很多时候都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很多业务机会、工作机会都是在交流中不经意发掘的,在我们品职,就有不少小伙伴在群内内推岗位,或者是勾兑合作机会,这说到底都是资源,能不能用好,能用得多好,就各凭本事了。
还是那句话,CFA到底值不值得考,含金量高不高绝对是差异化的,每个人都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再决定要不要为之而付出努力。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也要安利一下我们李老师新开的视频号,也会定期发布一些关于考情分析、备考攻略、金融常识的内容,快来听李老师有趣地讲干货,扫描下方👇二维码就可以一键关注哦!
配图来源网络
戳原文,直接购买CF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