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奇葩说》的“啪啪”钮到底啥时候按最合适? |品职CFA行为金融学故事会

  • 原创 2020-02-09
  • 隔壁班小妞
_
_
_


热门综艺《奇葩说》第六季结束了,留下一些热门话题和有趣的答案,也带给我们更多的疑问和思考。


_
_


_

一场关于“啪啪钮”的变故_


过奇葩说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在一开始的淘汰赛段和车轮赛段,现场观众给正反方投票是在每一轮双方发言后即刻按动不同颜色的啪啪钮,给出跑票结果,显示出哪一方说服的观众更多。可是到了决赛赛段,规则就变了,要在双方一辩至三辩甚至所有后排选手发言完毕以后,由观众“回忆”全队总体表现,进行按键选择,票选出哪一个队更好。

于是乎,出现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比赛结果,比如即便前面一辩二辩卯足劲说的口干舌燥,观众大呼精彩,但只要对方最后关头有个牛逼的结辩或者后排选手一通潸然泪下的演说或者煽动,结局就会发生出人意料的反转。总之,连奇葩说在场选手以及观察室队员都在镜头前表示“哈哈,最重要的其实是二排选手啊!”

 

因为啥,就因为他们最后发言,而观众在最后才要投票。

 

“先赢是纸后赢是钱”这句话原本在赌局上比喻不到最后一秒难定输赢,现在放到这种比拼实力的辩论赛中也超级成立:看看最后的“BBTeam”角逐,李诞队就因为二排选手的“佛系”表现而以大比分落后——但是观众其实都清楚李诞队和蔡康永队差距哪有这么大!

 

其实在决赛一开始,马东东同学就已经因为之前出现的问题而在比赛现场多次强调了“啪啪”钮的按键依据,可惜啊,最终还是没有抵得住最后发言对观众投票的决定性影响。大家心里都隐约清楚最后一个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奇葩”们是否知道这种群体不理性的表现在行为金融学里早就挂了号、早就成为了难以克服的一个问题呢!



_

行为金融学的“可得性偏差”

Availability Bias

_

很多时候,人们只是简单根据他们对事件可以搜索到的信息,包括身边可获得讯息的多寡以及回忆起来的难易程度等,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主动寻找所有相关信息。所以就造成首先被感知到或回想起的更容易得到认可,从而使得事件刺激的频率、新鲜度、生动性、情绪感染力会带来最大的影响,而不是客观情况如何。

 

以心理学研究金融现象的学者Kahnemann  Tversky 20世纪80年代发现,人们会根据想起一个例子的速度来评价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的主观偏差,因为“人们在记忆中搜寻相关信息时,并不是所有的相关信息都能被无偏差地搜索到”,人们往往会利用记忆中最容易提取的信息进行主观估计。

 

比如当你被问到某种疾病的发生概率时,通常会根据身边熟悉的人得此病的情况进行推断。曾有学者统计过:当被问及每年因飞机失事和被毒蛇咬伤而死亡的概率哪个大时,人们会选择前者,而事实上二者发生的机率近乎相同。但由于现代生活的我们接触到飞机和关于飞机失事的报道更多,所以使得我们对前者更为熟悉和敏感。这就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假设“个人的行为规律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挑战。

 

可得性偏差在股市投资中尤为常见。在历史上数次大崩盘之后,很多股民都因为这样的痛苦回忆而在下一次牛市到来时总是高估股价下跌的概率,迟迟不敢入市,直等到大盘已经涨很高时,发现自己失去了上车的机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投资者经常会对一些新闻或者传言作出过激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我大A股素有消息市政策市之称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做一个成熟的投资者首先就要学会避免这种“可得性偏差”,比如过去发生过的就尽快抽身,不要耿耿于怀;不要频繁操作,尤其是听风就是雨的决策;保持情绪稳定;不要一直强调某个预期。我知道,要做到这些通常很难,否则人人都能成为投资大拿了不是?

 

的确,无论是投资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太容易有这些认知偏差。就像奇葩说的现场观众一样,最容易受最后一个发言的影响、最容易受近期事件和信息的影响。


_

进一步的思考

_

总之,奇葩说为了表示对决赛的重视却做了一个“相信观众是理性”的错误决定,取消了跑票的阶段性统计和累积式投票结果,大大削弱了前面一辩二辩的作用。尽管主持人一再强调对队伍整体印象评分,但结果却很大程度上由最后发言的人决定。

 

当然了,我还是相信精明的奇葩说导演们包括“老奸巨猾”的马东同学都不至于忽略这样的偏差,那他们到底为什么要改变决赛阶段的啪啪钮规则呢?

 

原来相比观众的“可得性偏差”影响比赛结果,他们更害怕的是选手失去理性。随着比赛的晋阶,每一位选手的压力和紧张陡然增加,而让“啪啪”钮不再频繁“啪啪啪”,而只给一个团体性的总分就避免了具体某个人背锅的压力,从而使得选手不至于进入决赛赛段后压力大到发挥失常、表现欠佳、影响节目的精彩度。

 

说到底,节目组最最在意的是赛制是否公平、谁才是真正的BB Team吗? 不,每一季的比赛结果都会被人们忘却,而每一场精彩的辩论才是最重要的,节目本身好看也才是节目组最最在意的。

 

我很喜欢马东20200111那一期最后的发言:凡事多问一句“不然呢”就可以多想一步想得更深刻一些。我想,我们学习金融的过程也是这样,多想一步,原本枯燥的知识一定更会亲切一些、更生动一些。

 

既然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判断更多地会受到“一件事情刺激的频率、新鲜度、生动性、情绪感染力”带来的影响,那么留给大家一个小问题:辩论比赛中“先发后结”还是“后发先结”,你选哪个?




配图来源网络


戳原文,直接购买「2020品职CF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