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CFA备考疑难与技巧备查手册(下)

  • 原创 2018-09-26
  • Easter

上周出完CFA备考疑难与技巧手册上篇,很多小伙伴都给留言说这篇是良心实用帖,强烈催更,为了响应大家的号召,今天就奉上下篇,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和启发哈。


错过上篇的小伙伴,点👇的链接查看哈

CFA备考疑难与技巧备查手册(上)



基本情况介绍:

简单介绍下个人情况,我今年研究生毕业,本硕均为金融专业,2015.12-2017.06间通过了CFA三个级别的考试,在持续近两年的备考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CFA备考的感悟与技巧,在此我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大家分享。


上篇我们介绍了考试的意义,证书的含金量,考试难度,考试应对方法以及备考资料选择。本篇是问答的下篇,问题6至问题10主要关注学习状态,学习模式,记笔记方式,冲刺阶段复习以及考试体验这几个方面。


目录

问题6:一直找不到学习的状态怎么办?

问题7:有没有吸收效果更好的CFA学习模式?

问题8:在备考中如何记笔记?

问题9:最后阶段如何更好地模考?

问题10:CFA考试的体验是怎样的?

 

06


一直找不到学习的状态怎么办?

没有什么比考试临近所带来的压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我备考一级、二级的初期效率都很低,但随着考试临近,紧迫感与日俱增,效率竟也出奇的好,前两个级别的考试的绝大部分内容我都是在考前一个月内急急忙忙学完的,那段时间的效率是此前无法比拟的。

在我备考三级时,这种考前突击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虽然前半年还是蛮拖拉的),在备考的三个月中,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每天参加品职的打卡,按照自己的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几轮学习,期间我的节奏差异不大、都是不紧不慢的,但心里特别的踏实,因为我明白,我该做的、能做到都做到位了,只要没有意外,通过三级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07


有没有吸收效果更好的CFA学习模式?

当然有,不过也挺花时间的,这是我在二级学习财报分析时使用过的方法。


首先,自主阅读课程讲义,尽最大努力理出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框架并标注难点,尝试查阅教材解决疑难;


然后再听课程视频,听老师们如何把知识点串联、与自己的框架有什么差异,侧重解决疑难问题;


最后,书面总结,构建系统学科框架,并对重点问题深入剖析,并完成对应习题练习、反馈。


三步看似简单,坚持下去,收获真的很大,这是一个真正学习知识的过程,而非简单应考。先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比照老师授课来完善,要有更多的精力花在自我独立学习、思考上。在我的备考中能完全按照这样模式学下去的科目并不多,毕竟是需要兼顾效率与效果的。

 

08


在备考中如何记笔记?

我觉着最理想的记笔记模式是要构建起一个能够不断补充、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在CFA前两个级别,我仅针对部分易混点、难点进行了总结,并梳理了各学科的框架图,而三级备考中,我切实实践了这一理念,并深刻体会到该方法的妙处所在。目前三稿笔记都有存档,有需要可以直接找我来要。


泛读&第一稿笔记

首先,我加速两倍听完了CFA三级基础班的课程,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初步了解,与此同时,完成相应科目的真题(热身阶段)。


随后,将每科的十年真题分知识点打乱,按照自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分为几个有逻辑的部分总结整理:现将所有题目的问题敲入,进行分类,再填充对应内容,初次整理时很多答案都是照搬的真题答案,公式均留白(后续手动填上,就当巩固复习一遍)。


在完成真题分类整理后,基于真题考察点和我对这门课程框架的把握,按照自己能够接受的逻辑,整理出一个知识点纲要,填充好每一块知识的具体内容,这便形成了我三级笔记的第一稿(基础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对CFA三级各学科的理解已经能够明确输出并纸面化了,而电子稿的形式又为我不断的更新、补充创造了机会。


精读&第二稿笔记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进行第二轮复习,此前更加侧重大框架、知识逻辑的把握,而在这一阶段,则细化到了每一小节的每一个字母,一点点地阅读、思考、推敲、比对,将更好的框架、思路、表述和补充以手写的形式记录在第一稿笔记(打印出纸质版)上。


而真题也不再单独放置而是穿插到每个对应的知识点下面,每天晚上将当天修订的内容输入电脑中,实现二次回顾记忆,每完成一个科目就对应做课后题,听何老师、李老师对课后题的讲解,并将收获补充到我的笔记中,并形成了笔记第二稿(基础夯实阶段)。


刷题+模考&第三稿笔记

五月中旬以后,我进入了强化阶段的学习,一方面听品职的强化班课程、另一方面定期安排模考,如何模考后面会具体说。李老师、何老师的讲解很到位,尤其是个人IPS的讲解把我此前遗留的困惑一股脑全部解决掉了,很感谢。


另外,此前我预留了15、16两年的上午真题,在此阶段模考并拆散融入到此前的笔记中。在这一阶段,我把老师们的解题思路、补充知识点、15、16年真题以及自己的答题体会都融入到了笔记中,每个科目都总结了常见的计算体型,最经典的题目及易错点也以截图的方式放到了笔记中对应知识点的下面。


除此之外,在第三稿笔记中,我将ethics、AMC、GIPS的重要考点也进行了整体,最终版笔记形成,整个备考的心得也在一次次反复修改中熔铸进我的血液,翻看着厚厚的笔记,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泰然,一定会过的。

 

09


最后阶段如何更好地模考?

在CFA前两个级别备考中,我的时间都是很紧张的,都是最后那周卡着时间做完一天的MOCK题就上考场了,幸而真题都远比MOCK简单,两个级别均顺利通过。


而到了CFA三级,我却是扎扎实实地模考了10次,近三年每一套真题都反复做了三遍以上,临考前几周,基本保证一周模考三次(上午真题、下午mock),模考的间隙,我听完了品职经典题课程以及二老对真题、MOCK题的讲解,并将所有心得整理到电子版笔记之中。


反复模考是熟练度提升的必由之路,要想在3个小时内做完CFA三级上午题,这个步骤万万省不得。关于熟练度,备考时我写过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天下武功,唯“熟”不破。快,是熟练的表象,自然而然无须强求。不熟而贪快,徒为形似,却无根基,终成天壤。熟者,其要有二,一曰“方法”,二曰“反复”。所谓方法,在于拆分、筛选、排序、反馈,以明轻重缓急,而合事之规律;至于反复,重在坚韧持续,落实积累,于平常间觅得细节,在反复中生发自觉之意识。 谈的是备考,却也不止于此。

关于模考,有个误区希望大家能够警惕。备考后期,在朋友圈看到很多考友晒模考成绩单,很多人上午题得分在80%以上,但最后考试结果却很不理想,我觉着他们大概率陷入了“反复默写”的陷阱。


CFA三级的真题我们是要进行反复模考的,在后期很多真题我们都是已经反复做过,如果我们再次模考时只是不顾一切地往上填答案、追求模考更好效果的话,真正的答题能力是训练不出来的(更像是记忆力的反馈了)。


模考是一个磨刀的过程,模考的每一道题目都是很好的磨刀石,反复模考中即便有些题目我们一看就记起了答案,但还是一定要落实细心读题目、认真定位案例原文、画现金流量图……整个的做题分析流程。


模考是为了不断熟悉答题思路过程,如果忽视了这点而仅仅将已经烂熟的答案默写上去,平时得分再高,实际考试遇到不一样的题目还是会出问题的。

 



CFA考试的体验是怎样的?

我是在北京新国展参加的CFA三个级别的考试,参加一级考试时(2015.12),由于mock题的阴影内心是相当惴惴不安的,生怕做不完题目无法通过考试。


但到了实际考场上,还是蛮简单的,两场考试均提前40分钟以上做完,所以,千万不要因为mock的难度而过度怀疑自己哦,考前模拟的目的是更加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其他不用顾虑太多。


参加二级考试时(2016.06),则从容了太多,没有焦躁与担心,心平气和地应对考试本身,答题也很顺利,上午题目偏简单,下午则考察了一些比较生僻的概念、个别选项不太确定,但与考试通过与否并无大碍,亦顺利过关。

三级考试(2017.06)增加了上午主观题,按理说不确定性是增大的,但由于准备更为充分(模考就有10次哎),我的心态却是异常的平稳,当年上午题难度较低,我提前10分钟做完(唯一一次第一次做就做完的),临交卷时发现了两个计算题的错误,但已临近打铃来不及擦去改正,为了几分而冒被协会通报的风险而抢这些显然是不值得的,只要整体没有什么问题,我肯定能通过的。


而下午题更是顺风顺水、无比的流畅,但我尽可能放慢答题节奏,努力看到试卷上的每个细节,能够感觉到很多小点其实是可以考的很难的但协会还是放了我们一马,但也是有些小陷阱、不注意就会掉进去,下午题我提前半小时做完。


简单总结一下,CFA实际考题是要远比MOCK简单的,一定不要有畏难情绪,扎实复习准没错,另外一定注意遵守考场纪律,后果很严重的。

 


小结 

到这,关于考试的10个问题已经全部解答,希望对你们在了解考试以及备考复习阶段有一点帮助。


最后,也非常感谢品职让我最高效快速地通关CFA,如果目前复习一筹莫展、或者想要省时省力结束战斗的小伙伴,品职一定是你的不二之选,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报班链接了解详情哈。

品职教育:2018年12月CFA一级冲刺Plus班招生啦!

品职教育:2019.06 CFA课程招生啦!品职,让持证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