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昨天在群里看到有的同学说自己已经复习了两轮,两个画外音同时我脑海中浮现出来:别人两轮都学完了,我一轮还没有着落,是不是我太笨了;最讨厌那些贩卖焦虑的人,吹嘘自己复习了多少多少,不要给别人制造恐慌了。
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会碰到这样的人,或者在交流的时候自己不经意给别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这件事其实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因为复习了多少,现阶段复习的好坏没有严格的标准。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感觉。
小编在这里劝大家一句,复习效率比复习时常更重要,学会了多少比学了多少轮更值得关注。在成绩出来之前,任何形式的“我复习得很好”都是自我安慰。
✦ ✧ ✦ ✧ ✦ ✧
1.
不要和别人比进度
原因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学习基础、学习效率都各有不同。有的人(学霸)前期足够努力,基础扎实,积累了足够的知识,而且学习习惯很好,而有的人(学跪)可能一切都是从0起步,甚至非财经专业跨考,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是没有可比性的。
而且每个人的目标也不同。有的人是追求一定要考过N门,对自己要求很高,不拼命不行。而有的人只要求争二保一。
最后,每个人的复习内容也不一定相同。拿会计和战略为例,考战略的同学肯定要比考会计的同学轻松很多,同等时间和效率下,战略已经刷完一轮,而学会计的还在苦苦挣扎。
2.
不要陷入别人制造的焦虑气氛中
进入9月,尤其是离考试越来越近的时候,可能大家都会看到“我复习完了1轮,第2轮要做什么?”“复习三轮是不是足够了?还要再做点什么题吗?”类似的言论。
客观地来说,只复习一遍肯定是有漏洞的,每一科,每个知识点(尤其是考试重点),小编建议大家都要复习两遍以上。那复习两遍就足够了吗?因人而异的。
有的同学复习一遍就能学到70%,第二遍可以掌握75%甚至80%;而有的人追求速度忽略了效率,走马观花看完第一遍只掌握50%,第二遍也只有55%。所以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完成几轮的复习,而是每一次的学习都保证效率和质量,找到自己的知识盲区并弥补它。
不少人喜欢吹嘘自己刷了多少题目,完成了几轮,可是谁知道你定义的“轮次”是什么质量,学到了多少谁又知道呢?
3.
慢慢来比较快
可能看到这有的同学就急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说慢慢来?!考CPA就想盖一栋大楼一样,如果地基不牢固,盖多高的楼都会倒。复习CPA并不是贪图“快”,尤其是在基础阶段,第一遍复习一定要扎实,复习要全面、尽量理解并记忆。
第一轮可以不求速度,学习全面。虽然这个过程会让人感觉有点难熬,但是如果基础打好了,后面就会越来越轻松,强化、冲刺阶段会更游刃有余。如果前期追求和别人比进度,求速度,到后面强化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没有学到位,是不是要原地爆炸,焦虑翻番。
妙悟跟小编说过,他第一次学注会的会计时,金融工具这章看了将近一个月,但是煎熬地第一遍之后,第二遍用“框架大法”很快就能刷完一遍,所以现阶段还在基础轮挣扎的小伙伴真的不需要“焦虑”和“害怕”。
4.
拒绝自我感动
除了“和别人比进度”之外,备考CPA更忌讳“自我感动”。
每天看似有5个小时在学习,但是自从下载了timing/番茄/forest, 发现自己有效的学习时间也就2个多小时。这样的同学应该不在少数,时间好像花了很多,但是复习效果平平,甚至最后考试失败。这是智商差距吗?绝对不是。只是效率的问题。
几乎每个图书馆我们都能看到早早去排队,但是占座之后睡觉、看剧、聊微信的人。这些人在外人来看是真的很努力,但是有多少时间花在学习上了呢?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最好按照自己的计划踏实看书。没有效率地一味付出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
在备考的过程中,总会有外界的声音来干扰我们。但是不要因为“别人都学完了,我还在第一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进度比别人快就沾沾自喜,盲目骄傲。
学习这条路上,只要你肯学,就一定会有进步。9月过后,相信你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 ✧ ✦ ✧ ✦ ✧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