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何李聊ESG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宏大叙事中,一场无声却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它犹如一把关键的钥匙,开启着人类通向可持续未来的大门——这便是碳交易。
当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当各国纷纷探寻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碳交易以其独特的市场机制魅力,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核心策略之一。
今日重磅福利
扫码回复【碳交易市场】即可获得
下面,让我们深入剖析碳交易的内涵、国内外发展历程、中国现状与挑战,以期全面展现这一绿色经济浪潮中的关键角色及其蕴含的无限潜力与重重考验。
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全称为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工具。
其核心原理是将碳排放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通过赋予碳排放权以经济价值,促使企业在成本效益的驱动下,主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从而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与减排目标。
在碳交易体系中,政府首先确定一定时期内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并将其分配为若干碳排放配额,这些配额可以免费发放给企业,也可以通过拍卖等方式出售给企业。
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被要求持有与其实际排放量相当的配额。
如果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能源转型等手段,使其实际排放量低于所分配的配额,那么它可以将多余的配额在碳市场上出售,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碳交易的商品主要是碳排放配额以及核证减排量(CER)等。碳排放配额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一定时期内合法的碳排放额度,是碳市场的核心交易标的。
核证减排量则是指通过特定减排项目(如可再生能源项目、林业碳汇项目等)产生的、经第三方机构核证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相关机制下注册的减排量,企业可以使用核证减排量来抵消其部分碳排放配额的清缴义务。
国际碳交易市场
国际上,碳交易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模式,其中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最为典型。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自2005年启动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与完善。
在第一阶段(2005-2007年),主要目的是建立碳市场的基本框架和基础设施,包括确定覆盖范围(主要涵盖能源密集型行业,如电力、钢铁、水泥等)、分配碳排放配额以及建立交易平台等。
然而,由于初期配额分配相对宽松,导致碳价格波动较大且整体偏低,未能有效发挥减排激励作用。
在第二阶段(2008-2012年),欧盟对碳交易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收紧配额总量、引入更多行业覆盖范围以及加强监测、报告与核查(MRV)制度等。
这些措施使得碳市场的有效性得到一定提升,碳价格逐渐趋于稳定,但仍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碳价格波动依然存在。
自2013年进入第三阶段后,欧盟进一步深化改革,包括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配额分配方法(如基于行业基准的分配方式)、加强对碳市场的宏观调控(如建立市场稳定储备机制)以及推动碳市场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协同配合等。
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EUETS的运行效率和减排效果,使其成为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领者,碳价格也逐渐反映出真实的减排成本和市场供需关系,为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除欧盟外,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碳交易体系或开展相关试点项目。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自2011年起,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各试点地区根据自身的经济结构、能源消费特点和减排目标,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碳交易试点方案,在碳排放配额分配、交易规则制定、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建设、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在配额分配方面
交易规则方面
在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建设上
通过多年的试点运行,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在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碳市场相关主体和人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2020年底,试点地区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约4.3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额约92.8亿元人民币,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区域碳交易市场格局,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碳交易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加快了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步伐。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标志着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全国碳市场采用“双城”模式,即上海作为交易中心负责碳排放权交易的日常运营和组织管理,武汉作为登记中心负责碳排放配额的登记、结算和交收等业务。
在配额分配方面,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采用行业基准法对发电行业企业进行配额分配,后续将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配额分配机制。
在交易规则方面,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规则、交易方式、交易时间等,确保碳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进行。
自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交易价格波动相对合理,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
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交易市场经过一年时间的市场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84.92亿元。
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259.28万吨,成交额15.56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61亿吨,成交额69.36亿元。
结语
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减排机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买卖碳排放权,碳交易能够激励企业和个人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全社会的减排行动。
同时,碳交易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通过减少排放量并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权,企业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然而,碳交易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国内,市场成熟度不足、企业认识不足、配额分配机制不完善、数据造假问题、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国际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和管理,推动碳减排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通过完善碳交易相关法律法规、扩大交易主体和交易产品、优化配额分配机制、加强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和核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产品等措施,可以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推动碳市场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碳市场的连接和统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途径。
希望通过碳交易这一市场化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现在加入即领
【100份各行业最新ESG报告合集】
+
【企业ESG战略实践报告&碳管理指南】
+
【2024年ESG发展白皮书】
↓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何李聊E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