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碳市场从1.0迈向2.0阶段,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 原创 2025-01-09
  • 何李聊ESG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何李聊ESG ↓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正积极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碳市场体系。从最初的探索与实践,到如今的深化与升级,中国碳市场经历了从1.0到2.0的深刻变革。


这一变革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碳减排的坚定决心,也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行动和创新能力。接下来,让我们走近碳交易市场,看看从1.0到2.0,碳市场都在经历怎样的演变呢?


今日重磅福利

2024年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
碳市场重要政策/发展现状/配额分配与清缴情况/CCER……
世界银行:2024年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
世界新兴碳定价工具/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的采用/全球碳市场进展
2024年双碳入局必备资料包
双碳入门一本通+双碳政策汇编+双碳求职地图

扫码回复【碳市场29】即可获得

(内部学员联系专属辅导员即可)


碳交易市场1.0




我国的碳排放市场建设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地方试点阶段,第二阶段为全国运行阶段。地方试点阶段从2011年持续至2021年6月,涉及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和福建八个省市。


这一时期,国家通过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逐步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框架。2013年年底,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相继启动了碳排放权试点交易,随后湖北、重庆和福建也陆续加入。



在试点期间,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呈现出增长趋势。2013-2021年6月,我国共完成碳交易总量24130.91万吨,交易总额约为58.66亿元。


其中,湖北和广东的交易规模最大,分别达到了7827.6万吨和7755.1万吨,交易总额也位居前列。北京市的碳强度降幅显著,成为全国碳强度最低的省级地区,有效利用了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



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进入全国运行阶段,即碳市场1.0。这是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均为发电企业。全国碳市场1.0阶段,碳价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


碳排放配额初始开盘价为48元/吨,开市初期价格一路上扬,最高达到61.07元/吨,之后伴随成交量的回落,价格也开始震荡下行。截至2021年12月3日,最低收盘价为41.84元/吨,日均收盘价格为46.47元/吨。


成交量方面,全国碳市场开市初期成交量高开低走,进入四季度后,随着履约期临近,成交量开始回暖。截至12月3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5137.7万吨,日均成交量为54.7万吨;累计成交额达到22.0亿元,日均成交金额为2336.4万元。



总体来说,尽管全国碳市场1.0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




一是交易活跃度不够,流动性不足。全国碳市场开市交易以来,始终存在交易活跃度偏低、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据有关媒体报道,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数量较少,多数企业入市交易的态度仍相对谨慎。

12月3日收盘时,我国碳配额价格仅为42.94元/吨二氧化碳当量,远低于欧盟的78.23欧元/吨二氧化碳当量。


二是分配方法的局限性。在我国碳市场1.0的配额分配中,部分地区主要采用基于历史排放的分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企业的既有生产规模和排放水平,但存在明显的缺陷。

它可能导致“鞭打快牛”的现象,即过去减排表现好的企业在未来获得的配额相对较少,反而增加了其减排压力;而一些高排放企业却能因历史排放基数大而获得较多配额,缺乏足够的减排动力。


另外,全国碳市场1.0阶段,参与主体较为单一,纳入重点控排名单的2225家企业全部属于发电行业,同质化程度较高。这意味着不同企业买卖意愿的同向性程度也比较高,碳交易要么拥堵要么空虚,很难形成稳定而持续的成交量。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碳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但在碳市场1.0阶段,我国在MRV方面面临挑战。不同企业采用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存在差异,导致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存在问题。

部分企业可能因技术水平有限或为了自身利益而虚报、瞒报碳排放数据,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减排效果。


最后,碳交易市场的监管难度很大。由于碳市场涉及众多企业和复杂的产业链,监管部门在对碳排放数据的监测、报告和核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难度。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监管技术手段有待提高,难以对所有企业的碳排放行为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督,容易出现监管漏洞。


碳交易市场2.0



为了解决碳市场1.0阶段存在的问题,我国碳市场开始向2.0阶段迈进。2023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完整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CCER作为碳市场的重要补充机制,为碳市场的管控企业提供了灵活的低成本履约方式,同时也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减排行动。


碳市场2.0阶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配额分配机制上,采用多种分配方法结合。碳市场2.0不再单纯依赖历史排放分配法,而是综合运用行业基准法、绩效法等多种分配方法。


行业基准法以行业内先进的能效水平和排放水平为基准,为企业分配配额,激励企业向行业标杆看齐;绩效法根据企业的减排绩效,如单位产品能耗下降幅度、碳减排率等指标来调整配额分配。


这种多元化的分配方式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减排能力和潜力,避免了碳市场1.0分配方法的弊端,促进企业积极减排。


碳市场2.0注重配额的动态调整。根据国家的低碳发展目标、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市场运行情况,适时对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例如,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和能源结构的优化,适当收紧高碳行业的配额,引导资源向低碳领域转移,使碳市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


与碳市场1.0阶段相比,碳市场2.0阶段将引入更多的参与主体。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碳交易,通过降低交易门槛、加强碳交易知识培训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的参与度。


同时,逐步引入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丰富碳市场的参与者结构。金融机构的加入可以为碳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和专业的金融服务,促进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





交易品种更加丰富。碳市场2.0阶段大力发展碳金融衍生品,如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交易品种。碳期货可以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有效管理配额价格波动风险;碳期权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策略。


此外,还可以探索碳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进一步拓宽碳市场的融资渠道,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统一和完善MRV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标准,明确规定企业的监测方法、报告格式和核查程序。推广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管理,规范其核查行为,确保核查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与碳市场1.0相比,碳市场2.0在参与主体、交易产品、碳定价机制和监管与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进。这些改进将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活跃度和有效性,推动我国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与挑战



碳交易2.0相较于1.0虽有极大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政策协调与平衡的复杂性。碳市场与其他政策协同发展时,需在不同政策目标间寻求平衡与协调。


比如,碳市场与产业政策协同之际,一方面要促使高碳产业减排转型,另一方面又得防止对产业竞争力产生过大冲击;在与能源政策协同过程中,则要综合考虑能源供应安全、能源价格稳定以及低碳转型的关系。


这种政策协调的复杂性要求政府各部门紧密协作、科学决策,不然就可能引发政策冲突,进而影响碳市场的发展。


其次是国际碳市场波动的影响。随着我国碳市场和国际碳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国际碳市场的价格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碳市场产生作用


国际碳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我国碳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像汇率波动可能会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碳交易的收益造成影响;国际碳市场规则的改变可能使我国碳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衔接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及时对碳市场政策和机制做出调整。


最后是公众认知与社会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尽管我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已有一定成果,但公众对碳市场的了解依旧有限。不少企业和个人对碳交易的原理、作用和参与方式知之甚少,这可能会降低碳市场的社会认可度和参与度。


而且,碳市场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包括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选择、非政府组织对碳市场的监督等。要提高公众认知社会参与度,就必须加强碳市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低碳社会氛围。


结语



碳市场从1.0到2.0的跨越,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实施和全球碳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碳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我国碳市场将不断壮大和成熟,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防范市场波动和风险,确保碳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同时,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ESG行业资讯&学习交流群!群内会定期分享行业资讯、实用工具资料包、书籍推荐、大咖分享会、备考答疑、成功学员的经验分享等信息!


现在加入即领


【100份各行业最新ESG报告合集】

+

【企业ESG战略实践报告&碳管理指南】

+

【2024年ESG发展白皮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进群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何李聊ESG 

戳原文,领取0元ESG优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