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湖北电力交易中心、相关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签署了“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协议。
具体来说,就是控排企业以自己的碳配额做抵押去贷款,再用贷款去买绿电,最后再用绿电去抵扣自身碳排放,形成一个节能降碳的“完美”闭环。为探索以市场手段实现“双碳”目标、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质效迈出坚实的一步。
绿色发展是以金融为先导的,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对于绿色发展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今日重磅福利
碳排放权交易实践手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操作指引+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扫码回复【24碳入局】即可获得
金融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
扮演着关键角色
绿色金融
在很多新闻报导中,我们会频繁地接触到绿色金融这一概念。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等政策性文件的界定:
绿色金融一般指的是助力环境优化、对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促进资源节约使用的金融措施,也就是为生态保护、能源节约、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项目提供金融类服务,这包含资金的筹措与投入、项目监管、风险控制等。
具体而言,通过信贷、投资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低碳环保项目和技术,促进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比如绿色信贷的投放方向以产业发展和转型为主,主要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政策的引导中不断强调要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并且要创新开发低碳环保的金融类产品和服务。2021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其中强调了促进绿色增长、加速绿色转型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经济增长通常是金融先行,达成绿色持续发展、低碳转型和实现碳排放峰值与碳中和目标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的调研,为了实现2030年的“碳排放达到峰值”,中国每年的资金需求量大约在3.1万亿至3.6万亿人民币之间,而目前每年的资金供应量仅为5256亿元人民币;
而为了在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则需要在新型能源发电、高端能量储存、绿色无碳建筑等区域的新投资超过139万亿人民币。
资料来源:界面新闻
碳金融
碳金融是一个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紧密相关的金融活动领域。它通常包括碳排放权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中介服务,其实就是把碳排放量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等的买卖。
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的行业标准(JR/T 0244—2022),旨在贯彻落实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碳排放合理定价,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
该标准规定了碳金融产品的分类和实施要求,明确了包括碳排放权、碳排放权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金融产品相关术语的定义,为碳金融产品提供规范,有利于促进各类碳金融产品有序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
《碳金融产品》标准的提出为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交易和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维护市场的秩序和透明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增强市场参与者对碳金融产品的信心,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碳金融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碳金融工具和服务。
如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等衍生品,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碳资产管理工具;碳保险,可以帮助企业和项目规避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
碳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碳排放合理定价,推动碳交易市场的成熟和国际化。
我国碳金融、碳市场的蓬勃发展
碳交易市场政策演进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起源于2011年,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3年开始,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陆续开始上线运营。其中深圳排放权交易在2013年6月18日率先启动了交易,标志着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此后,其他6个省市的试点也先后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
随着我国碳市场开启试点、交易规模逐渐扩大,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立法也在酝酿之中。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
全国碳市场建设将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按照《方案》的“三步走”安排,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为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2021年3月30日
2024年2月
在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公告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就《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条例》正式发布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而《条例》从立法层级上来说是行政法规,是目前我国碳市场立法级别最高的文件。
它以专项行政法规形式确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确保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有法可依,保障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健康发展,也为落实党二十大报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
《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为提升监管效能,《条例》还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全过程监管,并与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此外,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排放单位报送的年度排放报告进行核查,确认其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条例》对接受委托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检测的技术服务机构提出要求,应当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不得弄虚作假。
碳金融产品
根据《碳金融产品》标准,碳金融产品可以分为三类:
1)碳市场融资工具:
如碳债券、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等。这类产品可以为碳资产提供估值和变现的途径,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基础上降低融资成本;
2)碳市场交易工具:
如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等,能够帮助提升碳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确定性,为投资者提升对冲价格波动的风险;
3)碳市场支持工具:
如碳指数、碳保险、碳基金等。该类工具可反应碳市场或某类碳资产的价格变动趋势,或为降低碳资产的开发或交易风险提供保障。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庞心睿在2024年4月发布的《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功能分析、进展情况及政策建议》一文中指出:
在产品探索方面,我国对于碳市场融资工具和支持工具的探索相对较多,主要采取颁布相关指引、流程文件、落地代表性金融产品等方式进行。但这些工具的整体规模仍然较小。
同时,交易工具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特别是碳期货领域仍属空白。这些都主要与我国碳市场的发展阶段相关。
在地区发展方面,地区试点碳市场先试先行,在各类金融工具的实践创新上领先于全国碳市场。其中,北京、广东、深圳、湖北、上海五地的探索处于领先地位,在融资、交易、支持三大类工具板块均有所布局。
碳金融市场对我们个人来说有哪些新机遇
碳市场的兴起将需要分析师、交易员和专业人才来管理碳交易和市场操作,于是衍生了新的就业机会——碳排放管理员。
2021年3月
我国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8个新职业中唯一一项“绿色职业”就是碳排放管理员。
2022年9月28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新兴职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反映了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职业变革。
众多行业在低碳转型中,也自然会衍生出对于碳排放和碳中和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这些就业机会不仅仅局限在碳排放管理员这一个岗位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很多咨询工作也和碳中和目标紧密相关。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啦!对ESG/方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加入我们的ESG学习交流群,群内会提供相应的备考资料、行业资讯、实用工具资料包等干货内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每个想学习ESG的小伙伴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武器。
↓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何李聊E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