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想与周杰伦在浪漫的巴黎偶遇吗?先解决逃票这个难题再说!

  • 原创 2019-03-23
  • 隔壁班小妞


听说我们的杰伦小公举最近跑到巴黎度假啦,还将在五月份举行巴黎演唱会哦!小伙伴们有木有想过考完试或者搬完砖奖励自己也出远门浪一浪?比如到巴黎看看杰伦演唱会、唱唱《告白气球》,欣赏一下夜晚灯火通明的埃菲尔铁塔,徜徉在铺满梧桐树叶的香榭丽舍大街,流连于高端浮华的奢侈品店,又或者在复古小巧的咖啡厅里摆个拍刷个朋友圈……

不过小妞要提前打个预防针,巴黎地铁可以完美打破你心中那些关于浪漫的设定。破旧与异味让你分分钟怀疑这是巴黎。更奇葩的是,你会发现在祖国完全想不到的各种猖獗的逃票现象,直接上图感受下: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巴黎的检票系统是很简陋的,不仅没有国内地铁的安检设施,而且地铁检票系统一般只设在入口,也就是说出站无需再刷票,出入口也没有工作人员监督,还经常遇到闸机故障的情况。所以,逃票很容易上手,也似乎没什么舆论与心理压力,无论黑人白人、绅士淑女,体力充沛的通常轻轻一跃或者一钻就过去了,不方便这样操作的人可以尾随前面的乘客,甚至会有人乐意帮忙。


由于大量的逃票行为,巴黎地铁常年亏损。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就是,票款收不上来,就更没有资金经常维护和更新检票设备以及增加站内工作人员,再加上欧洲人力成本昂贵,想实现我国检票系统华丽丽的人机配置,是完全不可能的。


◆       ◆   ◆    ◆


地铁公司的措施

巴黎地铁公司一直以来采取的措施是抽检式查票,即在地铁里安排查票员不定期突击检查,一旦查到罚款35欧左右,意图通过查票惩罚的威慑,督促所有人老老实实买票。近年来也因为逃票现象的严重,增加了查票人手和突击检查频率,基本上每天出门经过热点站台的话,10天至少会撞上一次查票(人品泛滥的另当别论)。

这样的抽查检票动作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根据传统金融学的期望值理论,买票相当于每次乘坐固定损失1.9欧的票价;如果逃票的话,成功的情况下,损失为0;被抓到的情况下,损失为35欧。如下图:

从期望损失的结果来看,每次买票的损失其实低于逃票的损失。如果人们是理性的,自然会选择乖乖买票啊!

 

严格的抽检式查票实际效果到底如何?

据RATP2016年给出的数据:公司每年因为逃票损失1.71亿欧元,而到2017年这个损失为2.53亿。而与高额的逃票损失相比,地铁公司每年收上来的罚款金额则仅有不到200万欧,这说明:

首先,逃票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地铁公司每年遭受的逃票损失只增不减;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高频率的突击查票以及高达35欧的罚款给地铁公司带来的收入远远无法弥补逃票带来的损失。这表明人们的逃票行为在长期斗争中,得到技巧提升,逃票更难被抓到了。虽说查票员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常常穿梭在迷宫般的通道里埋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斗智斗勇,逃票者似乎获取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市面上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巴黎地铁逃票指南,诸如如何过地铁闸口,什么时候适合逃票,什么时候不适合逃,迎面遭遇查票员怎么办等应有尽有。脸书、推特上还会有账号实时预警哪里有查票人员踪迹,提醒大家注意避行。甚至有CheckMyMetro这样的APP来帮助大家逃票,真是到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境界了。

 

可以看出,查票并没有成功遏制逃票行为,反而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兴起,这种风气大有愈演愈烈、手段越来越高明的趋势。

 

巴黎地铁的逃票风气难以遏止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

其实,撇开汇率的问题,巴黎地铁不算贵,单次1.9欧且不按距离计费,一次多买有折扣(换算为每张1.49欧)还常常有免费出行日。而且在法国穷人的日子并不算差,大量失业不工作的人会有丰厚的政府补助金。但即便这样,法国人口袋里似乎永远都少那买地铁票的两块钱。


而地铁公司设计的查票措施似乎相信每个人都会通过理性计算买票与逃票的得失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学过行为金融学的小伙伴们就会说“no no, 图样图森破,社会人儿哪有这么简单!”

 

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怎么看?

首先,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认为:当面临收益时,人们是风险厌恶的(risk-averse),但是当面临损失时,人们是风险偏好的(risk seeking)。

 

前景理论的创始者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经过大量实证分析认为,人们在面临风险决策时会表现出与传统期望值理论不一致的行为。这些行为总体来说有三个特征:

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喜欢落袋为安、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所谓“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会很不甘心,即使冒着可能得到更大损失的风险,也要致力于避免眼前的固有损失。

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即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我们通过以下两个前景理论的著名实验可以有直观的感受:

 

一个实验是有两个选择,A:肯定获得800美元收益,B:85%可能性获得1000美元,15%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可以看出A没有风险,而B由于结果有不确定性,是有风险的,但期望收益更大。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了A,倾向于放弃更高的期望收益而规避风险。

 

另一个实验将两个选择中的“收益”换成了“损失”,则B风险大且期望损失也大,也就是说期望收益比A小。结果,大部分人却不顾更大的期望损失而选择了B。可以看出:当收益转变为损失时,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仿佛都成了冒险家,寻思着“有可以免单的机会不争取一下,你似不似洒!”

所以,巴黎地铁逃票的人,显然首先是对【支付票款】这样的损失非常敏感的人群(把支付看作了损失,而逃票的罚款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变成了小概率事件而被忽略)。一旦有了另外一种可以不用付出损失的可能性,他们往往会倾向于避免损失铤而走险(毕竟地铁出行属于高频次事件,而被抓到属于小概率事件),即使票款本身不多而被抓到却会付出更多金额的罚款。


 

可以这么说,只要地铁公司制定的惩罚措施以及查票力度不达到一定的阈值、不足以对逃票人群形成强大的震慑,人们的逃票行为将永远是乐此不疲,甚至会由于成功躲避掉固定损失,而形成一种冒险的刺激与成就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并不是付不起票款,却非常热衷于参与到这样的“逃票文化”中来。


LuluCFA三级上午题小Tips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很容易弗里德曼—萨维奇效用理论(Friedman-Savage Utility function)记混,弗里德曼—萨维奇发现在购买保险时表现出风险厌恶,而在购买彩票时表现出风险偏好。这跟前景理论的效用曲线刚好是相反的。

2013年行为金融的题目恰恰考察的是弗里德曼—萨维奇效用的理解,而很多考生由于对概念不熟悉,会以为考察的是前景理论。



”后悔厌恶偏差“带来的羊群效应

其次,行为金融学的“后悔厌恶”(regret-aversion bias)理论带来一种羊群效应(herding behavior)“很多人一起走的路即使是错的好像也很酷”。


后悔厌恶理论认为,在股票市场中的人们之所以有从众行为,是为了避免由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而后悔。当投资者亏损时,由于后悔厌恶,他们常常会自我安慰 “我不是唯一一个犯错误的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自己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关系。既然大家都错了,所以我自己错了也不觉得难堪”。学者们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后悔厌恶偏差促进了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行为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从众行为也比比皆是。在巴黎逃票的人们一开始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对票价敏感的人,久而久之,在没有形成有效监督与惩罚手段进行遏止的条件下,逃票行为屡见不鲜,大家习以为常,认为很多人都这么干也不是什么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舆论风向都受到了影响,成为一种风气也就不奇怪了。


的确,逃票行为的持续泛滥,已经莫名其妙地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法国人常说“c’est le seul sport de parisiens, l’épreuve unique de la solitarité française”,意思是“逃票是巴黎人仅剩的运动,也是法国人民团结的唯一证据”

LuluCFA三级上午题小Tips:

稍微偏一下题,从三级历年真题的常考题型来看,撇除羊群效应的问题,通常后悔厌恶偏差会让人担心自己操作后,股票向自己判断的反向发展:

一只股票在涨的时候,会担心自己买了之后会跌,所以不操作。

一只股票在跌的时候,会担心自己卖了以后会涨,所以不操作。

参考2015年CFA三级行为金融学真题。

向逃票成风的恶习开战的新举措

当然,巴黎地铁公司并没有就此投降,近期出台了各种新举措:

 

大幅提高罚款金额及抽检频率:巴黎所有地铁车站逃票罚款均提高至最高60欧。这就加大了逃票损失,让你的肉疼指数上升,将期望损失绝对值大幅提高,即使有风险偏好,也要在更大的期望损失面前仔细掂量。

 

对于惯犯,逃票5次以上,则罚款7500欧并处以6个月以上的监禁。虽然逃票5次都被抓住这人得相当衰,但这个惩罚力度足以引起人们对小概率事件的重视。这同样与“前景理论”不谋而合:即人们面对小概率事件风险偏好发生逆转。比如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选择固定地承担保费来免除面临更大损失的可能。所以,在损失较大的小概率事件上,人们又会从原来的风险偏好转变为风险厌恶。哈,人性就是这么善变。


著名“哲学家”郭德纲说过:“人不要跟人性作斗争”。巴黎地铁公司思来想去,终于悟出“有时候最好不要考验人们做决策的能力”,于是,在一些大站的进站口老老实实派驻了监督人员,这些人力成本还是不省了罢。

(你确定大兵只能用于震慑恐怖分子?)

 

进行各种文化宣传,釜底抽薪,意图改变人们的心理导向、重建社会舆论风气,教育人们“不要跟着蠢人一起逃票啦”。

(翻译:“逃票的人都是愚蠢的鸟人!”)

 

凡此种种,可谓煞费苦心啊。那么,正在学或者学过行为金融学的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