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说到了不要全部学完才想着做题以及如何有效做题来巩固和挖掘知识漏洞(具体请戳2019.12 CFA倒数21周:花式做题方法等着你,还纠结啥?该做题了!)。今天我们的话题与之相关,但内容涉及更广,包含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有的步调和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完美主义”。
为什么我们在学习中最好不要有完美主义的心态,而应该做好一点一滴耕耘和一点一滴收获的心理准备呢?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曲折往复的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
◆ ◆◆◆ ◆
学习是“一环套一环”的过程
我前一阵子读美国大脑和行为研究学者Benedict Carey所著畅销书《How we learn》,明白了一个道理:电脑储存信息、计算机学习新事物的方式跟我们人类大脑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直线型的,而后者是螺旋前进的曲线。电脑可以拷贝输入就永久储存,而人类大脑靠的是类似“肌肉记忆”的模式,就是在不断重复中建立一种条件反射。
换言之,我们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气儿画出的顺滑直线,而是向前走两步回头看看,再后退一步来回走走找下熟悉感,力求闭着眼也能走这一段。其实,这样一步两回头的过程,就是“品职学神”妙悟“大师”曾经倡导过的涂刷式学习法。
具体来说,不能全部学完再复习,要一边学新的一边按照一定的步调复习旧的。比如学完一章新知识以后的下一步不是马上学下一章,而是接着做两件功课:做题练习和回顾旧知识。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就像是一个个的环,每个阶段经过循环往复的熟悉和巩固才能形成足够坚固的环,而前一阶段学不好也会影响到后一个阶段的链接。
所以,“完美主义者”们想着一蹴而就地得到永久性记忆,或者要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甚至细枝末节,都是不可能的。
克服“完美主义”摆脱“遗忘”恐惧
有时候我们学着学着发现以前看过的竟然都忘了就很受打击,甚至都不敢再往前回顾,或者开始怀疑自己而停下继续学习的脚步,这些都与“完美主义”有关。
其实,遗忘很正常还很有用。上述“肌肉记忆”理论使我们明白学过之后的遗忘完全正常,甚至是最终真正学会的必经之路。《How we learn》一书中提到,如果没有对于一些内容的遗忘,我们就不知道对于这部分的大脑神经反射还没有建立起来,就不知道要针对哪些地方进一步学习、加强重复和练习。
就像“表达的最终宿命就是被误解”一样,“记忆”最直接滑向的地点,很不幸的,就是“遗忘”。所以,表达与误解相伴相生,记忆也与遗忘永远是一对儿。不要害怕遗忘,更不要因为遗忘就自暴自弃不敢学习新的、不想复习旧的。应该有计划地重复,循序渐进地往前走。
克服“完美主义”解决拖延问题
到今天为止,倒数周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你的CFA学习计划完成多少了呢?期间有没有遇到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的状况?有没有心浮气躁迟迟不愿再坐下来翻开书?在计划完成上一旦出现一次不能完成,后面就有可能开始更多的拖延,甚至破罐子破摔……
殊不知,计划也是可以调整的,如果一开始想得过于美好而自己实在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完全达标,那么试着降低一下预期,让自己更有成就感,每天都有任务可以完成总好过直接撂挑子不动。
就像之前说到的做题问题——幻想着全部学完或者全部理解到位以后再做题,结果发现一次又一次地拖延不做,错过了趁热打铁的时机,并且最终到考前留给自己的做题时间也不够了。
类比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我曾雄心勃勃地幻想自己要每天坚持五点起床,结果总是睡到七点,直接懊恼不起,睡到比平时还晚,最终弃疗……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比过去的自己起床早哪怕半个小时,就是进步了,也更容易完成和坚持下去。
有些同学为什么备考进度很慢,究其原因其实是过于重视一时没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反反复复钻牛角而止步不前,到后面进度没跟上就更焦虑更学不好;其实这时候做下标记先放下继续往前走,保证了进度的同时,说不定后面会有相关联的内容使你顿悟呢?
最后,希望大家摆脱 “常立志”而常完不成的状态,克服学习中的完美主义,做“立常志”而执行力MAX的行动巨人。
◆ ◆◆◆ ◆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