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职深夜谈|
2019年,是5G时代的元年,很多人在期待着真正5G的到来,也通过对比当年4G如何改变生活来畅想未来。然而到底会发生什么,以今天的历史局限性真的很难准确预料。正如过去以大多数人的眼界和思路就没想到4G的普及会带来互联网移动用户终端反客为主一样:没来得及反应的企业会死掉、没来得及调整的商业模式会被淘汰……科技一个接一个的巨浪扑面而来,没来得及反思的人们呢?
我们每天接收着海量的讯息、阅读和观看着成千上万的文字和影像,却越来越疲劳和匮乏。乔布斯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是啊,网络多方便、信息多发达,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饥渴”地搜寻和摄取“营养”,却似乎一直停留在了“foolish”的空虚与困惑层面——多少次提笔忘字?多少次正经想用个成语想起的却都是网络词汇?有多久没有认真读完一本书、对某一个领域有深入系统的了解了?……
有时,我们真的要庆幸自己至少报名了CFA考试,还能体会到大脑抽象学习的力量、还能有知识输出的底气。因为,学习在信息时代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
◆ ◆ ◆◆ ◆
信息时代的“嘈杂”影响大脑记忆
为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感慨自己的记忆力“未老先衰”?各种丢三落四、不记事儿、说都不会话、“金鱼的记忆”等等,让我们好笑又无奈。其实啊,这不是一个智商问题,而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没想到吧,我们的大脑败给了处心积虑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中打败竞争者的商家们。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诞生了一个新的经济模式:通过更多地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来赚钱。这就是“attention economy”(注意力经济)。这个时代,谁赢得了最多的大众关注谁就是王者!各路网红、标题党、流量小生、种种“秀下限博眼球”的“行为艺术”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那么,这些就产生了网络信息世界与过去纸媒时代相比的第一个特点:嘈杂。
面对太多的内容,我们总是不断地被distraction。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智商余额”不足,而是“注意力”太容易被忽悠去“分散化投资”了!
我们常常无法主动挑选想学的东西,而是总是处于被动的信息冲击中,经常拿着手机想查单词,结果就被某个冒出来的八卦快讯诱导着刷了一个又一个的页面……事后感到很疲劳却好像也没记住啥东西。
因为:杂音太多不利用大脑工作。美国大脑研究学者Benedict Carey所著畅销书《How we learn》中就提出过“multitasking”会极大影响大脑的处理信息的效率以及将信息抽象化特质化来进行长期记忆存储的效果。这对于熟悉电脑操作的我们来说其实很好理解:信息过载、信息量爆炸会让大脑陷入一种太多任务同步的“内存偏低”或者“宕机”状态,想好好完成记忆这种学习必备的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信息时代的“扁平化”影响大脑认知
网络信息世界的第二个特点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扁平化。因为在过去纸媒时代,所有的知识输出都会有一定的资格筛选,比如至少有专业的编辑先把关过一遍才会呈现给读者,所以精英文化占主流,你看到读到的东西应该是由水平还可以的人制作的。
然而今天,所有讯息输出已经没有了门槛,真正实现了“世界是平的”。任何人无论真实文化水平如何,都可以向大众传播“知识”,大量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认知和观点扑面而来,怎么分辨好的内容全靠我们自己。
如果没有独立思辨能力,很容易就人云亦云,或者越来越疑惑迷茫。而且碎片化阅读的不求甚解,让人在无法独立思考的同时还无法深入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来不及怎么思考就被网上大多数的声音带跑,来不及深入研究一个讯息就被不断涌现出的新讯息引走。
另一方面,虽然精英文化盛行的时代也被很多人诟病,比如相对闭塞、比如文化等级之间受到隔离等,但正是因为有很多“墙”横亘在不同人群之间,才有了真正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到处看看才真的会有很多身边从不曾见过的奇谈怪论、奇人异士。
可是现在的世界被互联网摊平,就不说各种亚文化、次元思维被大众文化、普世价值甚至网络暴力冲击殆尽,而且还变得容量很小,小到难以找到只属于一群人的独立空间,小到难以保留属于一个人的独立思考。
除了思考,还有大脑感知度的下降。我们已经多久没有大笑或者大哭过了?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不常相聚,不常或喜或悲,只是看着那些电子图片和文字了解这个世间的所有。太多或真或假发生在别人别地儿的奇闻异事,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警惕一句“真的假的?”很多时候都牵动不起自己太多切身感受。
为啥自我情绪的倾泻和很多绝妙的IDEA,尤其是创作灵感的产生,会是在浴室?因为洗澡的时候没有别的干扰,只有你和你的大脑独处。可惜啊,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浴室抗空虚寂寞的设备已经很全了,电子设备也是各种防水……
如果你要在好不容易可以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开着视频、还聊着天,也无可厚非。但是请记得,回忆有着静悄悄的美,用心感知与思考也应该是一个人的狂欢。
你是不是真的学到了?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平时忙忙碌碌,想要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好难!而且即使很久没读书,也不妨碍我不断补充精神食粮啊,打开互联网什么都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可惜如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大脑根本发挥不好学习功能。所以现在这么多知识获取渠道却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
记得刚上学的时候赶上了多媒体教学,感觉ppt真是一个好帮手,老师不用写板书还可以看到很多图片。等信息科技发展到今天,学习的模式也越来越热闹了,而我们却似乎忘了学习的本质。
接收信息和学习完全是两回事儿,检验“真知”的重要方法就是看能不能输出。如果你搜肠刮肚都是脑袋空空、百转千回都是思维混乱,那么你真的没学到什么。就像在CFA学习中,品职一直提倡大家自己做思维导图或者给别人讲解问题进行自我检验是一个意思。
娱乐至死VS终身学习
也许小妞有些顽固不化,至今还无法进入抖音的世界、甚至受不了文字里面有太多图片,会感到聒噪、嘈杂,会影响到自己读取信息的专注度。
可是没办法,纯文字在这个“几百字都成了大部头”的时代已经不受待见——能轻松把所有人的“键盘”联接在一起的网络市场就是这样:无限放大所有的人性,克制变得很难;还有人讲究无脑就是轻松、恶搞即为幽默。于是,精英文化没落到谷底,正如马东面对许知远表达出这个时代的“悲凉底色”——文化市场上成人作品幼儿园化、幼儿作品动物园化……
有人说,平时已经很累了,业余还讲究高水平的学习是不是疯了、是不是受虐狂?
是的,大众文化并没有错,娱乐至死、泛娱乐化在严肃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给大家一些慰藉也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能说没有四书五经、士人文学之类的存在,《金瓶梅》还会有划时代的伟大吗(真正的金瓶梅本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大众文化中有意义的部分也必须从精英文化中汲取营养,否则低俗化到最后就是全体人类的空虚。
有一部美国电影《蠢蛋进化论》曾经给过启示:也许愿意快乐的像猪一样也可以,但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愿意这样度过一生;人类文明的伟大、生而为人的自豪不是区区“快乐”两个字就可以逼迫所有的东西让路。
请珍惜我们现在可以有的学习体验,也期待5G时代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本真回归,而不是忘乎所以的光速起飞。
◆ ◆ ◆◆ ◆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