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和企业在真正推行金融新科技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风险,咱们FINTECH系列前面几期也都有谈到。
银行怎么就受不了AI带个“遮羞布”?|品职FINTECH“阔”论沙龙
所以至今,让很多专家津津乐道的FINTECH世界还停留在大家的热议畅想层面,它的高深而抽象也正是因为迟迟没有广泛接入到我们的实际应用中。为了尽快改变这样的现状,世界各国都在为新产品新服务、科技创新的落地寻求更好的土壤、更包容的环境。
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叫做“监管沙盘”的全球性项目,自2016年它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U.K.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 )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为金融科技公司推出以来,被数十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纷纷效仿,并从去年开始发展为一个金融创新的全球性网络实验项目。
如此前沿的“监管沙盘”到底是个啥?
顾名思义,沙盘嘛,就是一个模型,一种模拟环境。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价值运行体系,任何关于产品、服务及流程的创新都会给国计民生各个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和风险;任何金融行为都会受到严格的监控和管制。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创新,很多时候都在触发监管的灰色地带甚至挑战监管的底线。
这就非常考验监管者和创新者的智慧与前瞻性,到底会引起什么样的问题?监管机制相应做怎样的调整才能既不阻碍创新又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因此,全球发达国家近年来陆续加入的“监管沙盘”项目,旨在“为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减少监管环境的限制,它们使金融服务创新者 ——包括现有企业和创业公司 —— 能够在‘安全区域’内测试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它们甚至能暂时免除现有监管。”(摘自安永公司相关报告)
它具体的运行模式是:创新企业根据简化了的许可程序向监管部门提交测试申请,审核通过后,共同确立最佳测试选项,包括各种参数和制定保护措施等;之后正式开始测试,由监管部门监控进展;最终测试结果报告由监管部门审查并决定是否准许向现实市场推广。
据GARP协会报告称,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与超过150家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其中许多公司在沙盘中进行过实验;并且为了促进金融创新实验,更快地向市场推出新的金融服务,项目又出台了“加速沙盘(Sandbox Express)”的选项,针对风险较低或者很好理解且被包含在已有沙盘中的活动,提供比常规程序和审批流程更快的流程。
那么,人们从该项目的运行与实验,得到了哪些成果或者启示呢?
为监管机构提供一种“reglabs”的认知方法
监管机构通过“监管实验室”这样的途径来学习新事物,比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慢慢了解要快速和安全得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监管部门已经将“监管沙盘”的方法作为了解新兴金融科技应用的工具之一。
比较而言,监管部门传统的学习方法在面对最前沿的金融技术带来的剧变时,反应太慢、从施行措施到作用生效的间隔太久……如果监管机构害怕自身的反应滞后而直接扼杀一些创新行为,公众将永远不会从中获益;而如果他们不管不问,有一些创新也可能从根本上造成整个市场的动荡与损害,到时候再出手管制恐怕为时已晚。
所以,监管部门能快速准确地GET到新科技对金融系统意味着什么,与时俱静地作出有助于行业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决策至关重要。
对一些争议性话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于机器学习,我们知道其中有一个“黑匣子”的难题,一直处于争论的焦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帮我们建立精准地模型、给我们带来描述规律和预测的便利,却无法解决规律背后的“为什么”。但是只要有这样的“黑匣子”存在就会有风险的黑洞,就好像治病必须先知道病因才能有效根治一样,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始终会存在一个技术bug何时被触发的隐患。
所以,在“监管沙盘”项目中,一直倡导的就是要不断地测试技术,而不是因为它能更快地解决眼前的问题就选择无条件信任它、闭着眼就去推广它运用它。并且在测试与评估中除了要看数据科学家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金融专业领域尤其是风险专业人士的意见。
数字金融问题说到底还是个金融业务问题而不仅仅是个数字技术问题。
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疆域和行业的限制,在数字金融时代可能都不存在。任何一项创新产品或者其他事物在一个国家的出现,都可能对各国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甚至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也势必会引起全球性的关注和反应。比如前不久facebook推出平台数字货币Libra除了被美国监管机构高度警惕,还引起了我国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加速研发。
而监管沙盘项目成员之间常常会签订金融科技合作和信息共享协议。有利于各国之间的对话、也加强了数字金融领域的国际协调和合作。
好了,国际著名的“监管沙盘”项目今天就说到这里,大家可以重点了解下它的成因和用途,作为FINTECH热点中的一个常识。说不定,正积极研究全球数字货币的我国央行也会加入使用这样的监管工具呢!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