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想清清静静地学一会儿还是挺难的?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了!有时候听着课看着书脑子竟然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一阵子追的剧;有时候是因为“正事儿”上微信,点进去就被很多别的信息吸引,结果发现十几分钟过去了竟然忘记起初点开微信进来是要干嘛了……
这些大脑容易放飞甚至罢工的情况就是“不专注”,没有身心合一地去认真完成一件事情。尤其是学习如果不专注,就算过眼过耳过了手也不一定能保证最终效果是入心入脑的。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一天下来完成了多少任务、学习进度如何都不好意思回顾。所以,问题的关键来了:你的有效学习时间到底是多少呢?
◆ ◆◆◆ ◆
每一到两个小时内只做一件事
有效的学习时间,是指你真正从大脑到身心只做了学习这一件事的时间。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一边开着微信聊天,一边听课或者看书,一边美其名曰我在学习,这样即使学一整天都不一定能等同于一两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独立商业教育家Josh Kaufman 所著畅销书《The Personal MBA》(中文译名《自学MBA》),披露了一些在自我督促完成各种任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其中,总是给你的大脑转换任务要求,简直是让你一天以后精疲力尽却又一无所获的罪魁祸首。
如果你在学习的时候想着娱乐,在娱乐的时候又挂念学习,很大原因在于你没有一个清晰的任务边界。没有规划好或者至少是没有执行好每天什么时间属于娱乐、什么时间属于学习。所以,你总是觉得自己有好多事情要做,又有好多事情想做,就是哪件都没能很快完成,还搞得自己心好累。
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每天固定时间重复某件事情的安排,尤其对于不大喜欢做的事情,更要确定一个时间域。确定的开始可以给你的身体和大脑一个非常明确的行为指令,告诉你不要再纠结做这做那啦;而有了可预期的结束,你就算不喜欢做但起码有个盼头,并且到点做完会有充实感和成就感,尝到甜头以后更容易坚持并形成最有执行力和专注度的——习惯。
所以,每天忙完工作或者别的必须事项,定定神,坐下来,咱们要求不高,就把这个时间定为一到两个小时吧,比如工作日每晚八点到十点,周末下午三点到五点等等。到时候咬咬牙,手机和任何会让你分心的事物都暂时抛得远远的,看看是否在这么一段时间里特别专一地就做学习这一件事。
有主动思考的学习
除了在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空间安排上做到专一,有效的学习还要求有主动思考。前者是专注的外部条件,后者才是实现专注的内因。
被动接收知识点与主动思考是有差距的。主动思考还包括了新知识点学习时,努力回顾一下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无论是相似相反的横向关系,还是相生相克的纵向关系。将知识点配对或者组群;做完题马上回忆串联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且试着与出题者对话等等。所以,当你在进行这样的大脑活动时,能不专注么?
就拿报班的小伙伴来说,诚然看视频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但不能因为报了班,就有了一种随便听听课就能理解的错觉。大家学习的时候,到底目的是想听完这个视频,还是想理解这个知识点呢?如果是前者,花了时间脑子却在放空达不到学进去的效果,就本末倒置啦。
无论你选择了哪些参考资料,无论你是否利用更轻松便捷的网上培训资源,都需要保持这种主动思考的状态。因为只有经常亲自去“勾搭”才能真成“自己人”;“拿来主义”很有效,它帮你筛选精华去除无效信息,但是“师父领进门以后”也必须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与发掘才会真正内化为一闭眼就能触摸到的知识脉络。
请你最好一个人学习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学习的时候最好享受一下孤独。当然整个备考的过程中有考友相伴是很好的,可以互相监督、彼此打气加油,不懂的问题还可以讨论与请教。
可学习知识本身是需要孤独的。记得大学时代,平时所谓“上自习”三三两两约一起,基本都属于一种沟通感情的朋友聚会活动了。一旦真到考试前,哪有这种呼朋唤友去学习的心思啊,自己找个角落挂上“闲人勿扰”一呆就好久!你的突击压力自然而然地就帮你选择了“孤独”这个最有效率的形式。
其实,孤独一直都与高强度且富有创造力的脑力劳动联系在一起。毕加索说:“没有极大的孤独,就不可能做出认真的工作。”
所以,为了咱们能把苦哈哈的学习时间尽可能地缩短,就努力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吧:固定时间,在远离干扰的地方,携带好自己的大脑,来一场一个人的学习狂欢!
◆ ◆◆◆ ◆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