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ESG课程讲碳定价时候,何老师讲的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的例子,所以想到这个问题。
pzqa38 · 2024年12月06日
嗨,从没放弃的小努力你好:
中国目前尚未全面开展对个人碳排放定价及相关交易,但已在一些方面有所探索和铺垫,以下是具体情况:
已有的探索与实践
- 地方碳普惠项目的尝试:一些地方推出了碳普惠平台,如武汉的“武碳江湖”平台等,通过与第三方生活服务平台进行低碳数据对接,将个人的低碳行为核算成相应的碳普惠减排量,并为个人开设“碳账户”,对公民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量化 ,让公众的低碳行为可以通过碳交易、奖励等渠道变现.
- 企业的自愿减排行动: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建立员工碳账户等机制,鼓励员工节能减排,并探索将员工减排量与企业减排目标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蚂蚁森林等公益项目虽明确表示其个人碳减排量目前不能参与碳交易,但也引发了公众对个人碳减排价值的关注.
全面实施个人碳排放定价面临的挑战
- 监测与核算技术难题:准确监测和核算个人碳排放是基础,但个人碳排放源分散、复杂,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现有技术难以精确统计。比如,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消费、废弃物处理等产生的碳排放,难以精确量化到个人.
- 公平性与合理性考量: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的人群,其碳排放差异大,如何制定公平合理的碳排放额度分配及定价机制是一大挑战。如高收入群体可能消费更多高碳产品和服务,而低收入群体则可能更依赖高碳但低成本的生活方式,难以一概而论.
- 公众认知与参与意愿:公众对碳排放及交易的认知有限,参与积极性不高,多数人不清楚个人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参与减排行动,且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 市场体系与监管机制不完善:个人碳交易需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监管机制来保障公平、有序运行,包括建立交易平台、制定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等,但目前这些都还不够成熟.
未来展望
- 政策支持与引导: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政策鼓励和支持个人碳减排及交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为个人碳排放定价和交易创造条件.
- 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将为个人碳排放的精确监测和核算提供技术支撑,降低监测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
- 社会意识提升: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个人碳减排的认知,增强公众参与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形成全社会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 试点与逐步推广:未来可能会先在部分地区或行业进行个人碳排放定价和交易的试点,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方案,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