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一般依据是社科院发布的标准,该标准参照了GRI。在中级课程中提到社会责任报告与ESG的区别是社会责任报告不考虑经济效益,而GRI是注重双重实质性的。如何理解这里存在的矛盾之处?谢谢
王岑 · 2024年04月01日
嗨,爱思考的PZer你好:
这里提到的“矛盾之处”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报告框架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各自对“责任”和“可持续性”概念的重视程度。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看看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以及GRI标准各自的焦点。
虽然概念非常相近,社会责任报告通常侧重于企业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强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积极贡献。在很多情况下,这类报告可能更侧重于描述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和成效,而不是将这些活动的经济影响作为核心内容。也就是说,社会责任报告的核心在于展示企业如何通过非财务活动实现其对社会的承诺。ESG报告则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还包括了经济(Governance,即治理)因素,这三个维度共同反映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ESG报告更强调可持续性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的综合平衡,其中包括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考量。在我国,其实社会责任报告和ESG报告这两个概念是经常混用的,往后的趋势,可能也会逐步淡化“社会责任报告”,而用ESG报告。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报告标准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可持续性报告指南之一。GRI标准强调所谓的“双重实质性”原则,即报告不仅要反映企业活动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要考虑这些影响对企业的经济表现和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这种方法认为,只有当企业识别并解决了对其自身以及广泛社会均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你所说的“矛盾”更多地反映了不同报告框架侧重点的差异。社会责任报告可能更侧重于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行为,而GRI和ESG报告则更全面地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强调这些方面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对企业长期价值的贡献。因此,这并不是真正的矛盾,而是不同报告框架对可持续发展不同维度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选择最适合其目标和战略的报告标准和框架。
----------------------------------------------努力的时光都是限量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