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郑郑302 · 2018年04月15日

请问下老师关于Portfolio的P33页的概念1



例题中的Security selection不是太明白,直观理解为选股的收益,但是比如HML 的敏感因数为0.4,大于基准的0,这个敏感因素不也是基金尽力选股后,而得到的敏感因数,为何单独列出一个Security selection,这个没听太明白。


再补充一下问题,关于公式中的各敏感因数,是回归得出来的,还是给定的,如果是回归所得,那超额收益就体现在各个敏感因数中了?因为听课件中何老师的讲解,举例了中海油和中石油相对于GDP敏感因数一样的时候,选择了中海油获得超额收益,这一部分超额收益就是选股所得。但是,若给出另外一个股票,你怎么定它和GDP的敏感因数的值?




谢谢!






1 个答案

李宗_品职助教 · 2018年04月16日

你好同学,我理解你的困惑,在选股的时候,每只股票对于因子的敏感性肯定有差异,因此因子敏感性的差异和选股之间看起来不应该区分。我们不妨从这个模型为什么会产生以及我们在实操的时候是如何具体操作的流程上看看这个问题。首先这个模型存在的目的就是把active return 剥离成两方面,一方面是风险因子(宏观层面,不涉及个股,在这里其实我们假设同一类型的股票风险敏感程度相同),另一方面是微观层面的选股(这个其实是残差项,由于这个模型用于事后归因)。如下图:


在实操的时候(归因阶段),我们先看benchmark的风险因子有哪些,然后通过回归得到不同风险因子的风险敏感程度。然后我们主动投资时,通过自己判断overweight或者underweight风险因子(这个是事前因素),最后得到由不同风险因子不同带来的return,这个return和实际的return比较,差额就是选股带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风险因子敏感程度是在选股之前确定的(做回归,但是回归的是一个相同类别股票的组合,我们这里假设这个组合里所以股票对风险因子的敏感性相同),所以不存在对单个股票做回归的情况。


  • 1

    回答
  • 0

    关注
  • 308

    浏览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