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陈小花 · 2022年07月23日

递延收益应该从哪方面理解?

NO.PZ2020071901000013

问题如下:

甲公司2019年发生了下列交易或事项:

(1)6月18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会计处理上采用直线法折旧,税法规定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加速折旧(折旧年限、净残值相同);

(2)对持有的一批成本为300万元的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3)12月1日收到与资产相关的免税政府补助800万元,甲公司计划于2020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已将补助款确认为递延收益,甲公司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

(4)2018年年末企业因提供产品质量保证确认预计负债的余额为50万元,2019年发生销售活动预提120万元产品质量保证费用,2019年实际发生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为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资产或负债于2019年年末计税基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750万元

B. 存货的计税基础为300万元

C. 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800万元

D. 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70万元

解释:

本题考查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答案是BC。

选项A错误,税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2019年只计提半年的折旧,年末的计税基础=1000-1000×2/8×6/12=875万。

选项B正确,存货跌价准备不能在税前扣除,只有在实际发生时(即存货出售时)才能据实扣除,因此2019年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260万元,计税基础仍为300万元。

选项C正确,对于免税的政府补助,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确认为收益时也不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800万元。

选项D错误,按照税法规定,预计负债的余额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进行税前扣除,因此其计税基础为零。

我理解的是递烟收益是负债,但答案看起来是从收入角度。 能具体梳理一下应该怎么系统化理解递延收益?谢谢老师
1 个答案

JY_品职助教 · 2022年07月23日

嗨,努力学习的PZer你好:


递延收益是负债类科目,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收到政府补助的时候,不能直接确认为收入,先临时放到递延收益里面,等到实际发生时再按照规定处理。(注意: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其他收益"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递延收益的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总额法:

按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

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分期摊销),借记“递延收益”,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入、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不再予以递延,借:递延收益(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贷: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

企业在收到补助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

购入相关资产时,固定资产增加;同时政府补助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借:递延收益;贷:固定资产。


二、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

(1)如果企业在收到补助资金时暂时无法确定能否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将收到的补助资金先计入“其他应付款”,待客观情况表明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后再确认递延收益,借:其他应付款;贷:递延收益

(2)客观情况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企业应当将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实际收到补贴资金: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

2、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没有通过“递延收益”来核算)


三、 返还政府补助时

1、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总额法),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借:递延收益(尚未摊销数)

其他收益(由于之前摊销部分计入了其他收益,所以退回时应该要冲减)

       贷:银行存款(总退回金额)

2、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如,协议约定如果企业提前搬离开发区,开发区政府有权追回部分补助,说明企业每留在开发区内一年,就有权取得与这一年相关的补助

借:递延收益(退回的补贴)

       贷:其他应付款(将来真的退钱时,再贷:银行存款)

 

 


----------------------------------------------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 1

    回答
  • 0

    关注
  • 212

    浏览
相关问题

NO.PZ2020071901000013 问题如下 甲公司2019年发生了下列交易或事项(1)6月18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会计处理上采用直线法折旧,税法规定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加速折旧(折旧年限、净残值相同);(2)对持有的一批成本为300万元的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3)12月1日收到与资产相关的免税政府补助800万元,甲公司计划于2020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已将补助款确认为递延收益,甲公司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4)2018年年末企业因提供产品质量保证确认预计负债的余额为50万元,2019年发生销售活动预提120万元产品质量保证费用,2019年实际发生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为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资产或负债于2019年年末计税基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750万元 B.存货的计税基础为300万元 C.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800万元 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70万元 本题考查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答案是BC。A错误,税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2019年只计提半年的折旧,年末的计税基础=1000-1000×2/8×6/12=875万。B正确,存货跌价准备不能在税前扣除,只有在实际发生时(即存货出售时)才能据实扣除,因此2019年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260万元,计税基础仍为300万元。C正确,对于免税的政府补助,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确认为收益时也不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800万元。误,按照税法规定,预计负债的余额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进行税前扣除,因此其计税基础为零。 1000*2-1000*2/8*6/12=1875或者 1000-1000/8*6/12=937.5还有 1000-1000*2/8*6/12=875

2023-03-07 06:54 1 · 回答

NO.PZ2020071901000013问题如下 甲公司2019年发生了下列交易或事项(1)6月18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会计处理上采用直线法折旧,税法规定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加速折旧(折旧年限、净残值相同);(2)对持有的一批成本为300万元的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3)12月1日收到与资产相关的免税政府补助800万元,甲公司计划于2020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已将补助款确认为递延收益,甲公司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4)2018年年末企业因提供产品质量保证确认预计负债的余额为50万元,2019年发生销售活动预提120万元产品质量保证费用,2019年实际发生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为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资产或负债于2019年年末计税基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750万元B.存货的计税基础为300万元C.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800万元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70万元本题考查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答案是BC。A错误,税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2019年只计提半年的折旧,年末的计税基础=1000-1000×2/8×6/12=875万。B正确,存货跌价准备不能在税前扣除,只有在实际发生时(即存货出售时)才能据实扣除,因此2019年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260万元,计税基础仍为300万元。C正确,对于免税的政府补助,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确认为收益时也不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800万元。误,按照税法规定,预计负债的余额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进行税前扣除,因此其计税基础为零。政府补助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利润表中哪一块列示?利润总额之后吗?

2022-06-08 23:25 3 · 回答

对于“计税基础”这个概念的理解,我还是转不过脑筋里的那个弯。概念里写的是,计税基础是应扣除的金额,从账面价值减去计税基础这个公式中得出的结果是什么金额呢???可否请老师帮忙梳理一下这几个概念?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有何差别与联系呢?

2020-07-28 16:37 1 ·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