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币和区块链创造了种种跌宕起伏的财富故事之后,由Facebook创建的新型数字货币Libra终于要打破虚拟炒作,将原本银行家们和监管机构没放在眼里的虚拟货币真正抛入广泛的现实应用中了!
这次数字货币与金融系统的接轨可能产生巨大的碰撞,至于结果,是美妙的火花还是可怕的地震呢?根据权威人士和政府观点,未来不容乐观,甚至很有可能引发下一次金融危机。
Libra为啥是一种更牛逼的数字货币?
在Facebook推出与Libra相配套的数字钱包Calibra计划后,美国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就表现出一致的抵触情绪,并随后试图通过立法和监管法令来压制。然而,Facebook仿佛早有预料,选择了在瑞士注册其数字货币和钱包,从而可以在美国境外建立和自由地测试新项目的功能。
那么,为啥美国政府会如此警惕甚至反感Libra呢?
因为这种在企业私人客户间发行和使用的货币(有点像Q币,但是功能和影响力没有facebook这么强大)不必遵守主权实体的货币要求,因此任何政府都无法强制决定和改变Facebook对Libra的管理。而且比起比特币等其他数字货币,Libra出身显赫得多,站在“更牛逼老爸”的肩膀上起点和平台非比寻常。
我们知道Facebook是一家非银行公司,但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与跨越国界的广袤平台,目前拥有超过15亿的客户。鉴于Facebook及其Libra合作伙伴们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这会让货币监管陷入一种大面积失控的险境。
比如在建立全球范围的使用者群体之后,即使有美国监管部门的堵截,Libra仍然可以找到通往美国的道路,因为各个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会很愿意加入Facebook的货币系统进行交易。而投资者呢,就像对待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那样,自然会涌向Libra货币市场,将其作为一项投资。所以,尽管Libra声称其与一篮子稳定货币挂钩,但是作为一种未经测验的数字货币,大量潜在的投资泡沫一定会存在。甚至,它还可能会成为政府施行货币政策的障碍,等等。这些都是Libra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特质。
而更为重要的是:Libra意味着过去100年中金融服务业从未面临过的大转变,从传统银行业到监管领域都不得不进行前所未有的转型——它会放大“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系统的影响,加大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控难度。
影子银行是怎样“搅和”金融系统的?
“影子银行业务”一直以来界线都不甚清晰,因为它包含了形形色色非银行公司提供与银行相似的零售和批发产品和服务,而且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非银行机构与商业借贷和消费金融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各种业务类型层出不穷。比如支付宝的兴起抢走银行一大部分的支付结算业务等。
那么,影子银行为啥总被认为是一种危险性存在呢?
有点类似人工智能三大定律之一的“不可伤害人类”,银行业呢,也有一个长久以来不可触碰的红线,那就是“格拉斯 - 斯蒂格尔”法案的管制。它源于1930年代大危机后的美国立法,旨在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
因为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有吸储功能,与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和国计民生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如果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线不加管制,它们很有可能受利润最大化的驱使,拿着“广大人民的血汗钱”去做风险很大而公开透明度又小的表外业务。一旦出了问题,波及面和社会影响会很大。所以,不仅要对这部分资金上保险还要限制流向。
而影子银行就是对这些限定的挑战,它们可以借用“非银行”手段进行很多类似银行的业务(比如变相吸收很多用户的资金),并且利用“非银行机构”的管制真空灵巧地绕开和规避一些红线,搞出很多本来属于银行业务禁区的危险活动,这就让监管部门很头疼了。
这么多年来,监管机构一直致力于防控其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活动,可惜无论怎样遏制,影子银行的业务一直保持着活力。过去监管机构限制银行的混业经营,以方便分散化管理,但是现在由于影子银行的发展,单纯的分业经营已经无法实现,监管部门也就无法通过简单地对不同金融领域分别制定标准来控制好金融系统和市场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传统银行业本身促成了非银行金融的发展。虽然银行业的入门门槛相对较高,但在支付处理,客户服务等领域普遍姿态很高、不接地气,再加上金融危机之后,银行极度脆弱,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水平也达到一个低点。这些,都为精通技术的互联网公司等非银行机构提供了向市场推出更加便捷有效、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竞争性产品的机会。
如今影子银行已深深扎根于消费者和融资市场的产品链中,非银行业在已经过时、习惯于分散化管理的监管环境中如鱼得水,很可能会成为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而此次的数字货币Libra将是一场更大的变局,基本上可以几何级数地扩张非银行公司在金融领域的渗入、扩张“影子银行业务”的范围。
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直接触发点
2005年,很少有人能想象影子银行会给金融市场带来问题。同样的,在2019年,仅仅作为一家企业项目白皮书中的一个概念,Libra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设想会不会太夸张了?
事实上,如果我们做一个连锁效应的想象就会发现这样的结果并不夸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银行为了与时俱进,很可能会开发基于Libra的产品,在银行购买和出售这些货币之外,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相关衍生品的诞生……而数字货币、数字金融会使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与金融之间的联系以及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那么市场信心会变得更加脆弱(可以想像一下一风吹、一边倒、人云亦云、众口铄金等等的网上舆论事件),从而放大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极易引发大面积的恐慌、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
比如,哪天Libra或Calibra系统遭到黑客攻击,由于Calibra账户没有投保,这样的事件可能会破坏基于普通消费者的广大资金市场和所有基于Libra的银行活动,引起其他各种市场的货币恐慌,甚至蔓延为全球恐慌。
要如何做好准备?
面对FINTECH和非银行机构的蓬勃发展,我们的监管机构显得装备简陋并且管理机制过时,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处理这些新的复杂多样的行业进入者。
但据GARP协会报告,监管机构和银行正在努力跟上这种转变。比如货币监管部门正在努力创建FINTECH类牌照。因为迫使非银行机构获得银行牌照的想法过于简单和一刀切。毕竟非银行金融公司与存款性质的银行机构大不相同,这些公司的监管方法必须跟上它们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还有就是建立一个非银行监管机构的联盟,像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委员会等各大监管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行动,专门负责监督“影子银行”业务。
银行自身方面,也需要密切关注影子银行领域的发展,并将其用于战略风险和规划评估。此外,银行需要加倍努力,增强竞争能力,以抵御技术能力更强的非银行公司的侵入和赶超。比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等大型银行已经启动了区块链项目。
下期,我们将继续关注Fintech落地到实际生活的前沿应用哦,如果对这一块有所了解或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也欢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