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高分有秘诀,7证大神教你这样学习CPA

  • 原创 2018-12-21
  • 妙悟

引言:

在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上篇中,我们谈到了几种时间管理的方法,在下篇中我们将就另一些知识体系的建立、时间管理的方法以及学习意愿管理这个重要而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进行分享。

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思维导图

学习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效果的提升,建立知识的框架结构,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于提升记忆效果意义重大。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任意选取一系列英文字母,直接无序地进行背诵和将字母组合成单词再进行背诵,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因为此时孤立的字母已经形成了单词的线性逻辑。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掌握和对章节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之上的,因此是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

 

画思维导图,从哪下手?

在刚开始学习时,由于缺少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书本的目录和标题入手来梳理知识的结构。通常专业的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编写的,而书本的目录、章节中的小标题无疑就是这种逻辑最凝练的体现。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不断丰富完善根据目录和标题建立的知识结构,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适当调整,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实现。

 

拒绝“拿来主义”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框架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的意义要远大于制作出来的导图本身。

 

很多知识都有现成的思维导图可以参考,但是不建议大家直接使用,应当尽量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改造,在理解思维导图制作人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在制作思维导图时也需要注意繁简适度,重点突出,太过详细容易显得内容庞杂,反而不利于记忆;太过简单又失去了串联知识的功能。

 

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涂刷式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系统地进行任何工作之前,制定一份完善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习亦是如此。

 

拆解计划,化抽象为具体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需要识别计划中的关键要素,首先是学习中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其次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资源,目标是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而资源在这里主要指达到特定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有效学习时间;最后将学习目标和资源进行分解,形成较小的、容易实现和评估的实施阶段。

 

拒绝太详细的计划,“灵活”是灵魂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不宜将目标过分拆解,制定过于详细的学习计划,因为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会打乱原本的学习安排,过于详尽的学习计划一旦被打乱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重新整理修正。

同时,过于详尽的学习计划往往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压力,促使我们要去赶进度,变成为了完成计划而学习,不仅往往因为囫囵吞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更容易让人觉得焦虑和疲劳。

 

学习是一件耗费心力的事情,持续高强度的学习很容易因为疲劳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制定学习计划时需要掌握好学习的节奏,协调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能够做到不至于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而感到疲劳,也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休息而导致无法收心。

 

一次到多次,不要害怕重复

制定学习计划需要考虑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规律,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我们很难一次完成所有知识的学习并且形成长期记忆,同时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接收和反馈机制也要求我们进行多轮学习和复习的安排。

 

良好的学习方式需要有良性的交互机制,在知识输入时需要有足够的新鲜感保持学习的兴趣,在知识输出时需要有积极的反馈保持学习的热情,将多轮复习的安排与涂刷式学习的理念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这个目标。

 

“涂刷式”学习是什么

所谓涂刷式学习,顾名思义,就像上色粉刷一样,一层一层铺垫循序渐进,每一轮的学习并不追求对所有知识的全面掌握,而是根据学习状态适当学习。很多人学习都有按照章节进行学习的习惯,先是听课,再是看书,最后做题,把一章内容从上到下完整学习一遍才会开始下一章的学习。这样的安排看似合理,却未必合适。

 

因为每个科目都有相对较难的章节,每个章节也都有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在一个繁难知识点上纠缠过久,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挫败感。同时让知识保持适当的新鲜感,可以不至于在以后轮次的学习和复习中丧失学习兴趣,抑或因为对于知识的熟悉而使学习过于聚焦忽略了其他内容。

 

三轮“涂刷式”,由粗到细

具体而言,第一轮学习时,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跳过自己觉得繁难的内容,不要求对细节知识深入掌握,重点在于建立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念间关系的辨析,这是建立对所学知识直观认识的过程。

第二轮学习建立在对所学内容的直观理解上,依托于已知内容对其他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学习,重点在于梳理各章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最后一轮复习时,根据已经建立的知识框架,对重点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修正并完善知识框架的细节。

 

学习意愿管理——一个涉及“人生观”的问题

大多人从来只关注如何提高“效率”,却全然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提高效率的技术与工具比比皆是,理论与方法林林总总,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客观上能够大幅提高“效率”而且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那么只要模板化的套用推广即可,为何又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对于提高“效率”的方法趋之若鹜的人群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所有的方法对于提高“效率”的帮助都是有限的,想要提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对于学习投入的时间。往往那些想要提高学习效率的人,其实更想寻求的是“如何躺着就把事情给办了”的方法,自然是求之不得,所以提高学习效果的首要问题是能否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

 

“学习意义”是“学习效果”的助推器

学习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尽相同,有的人出于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知识的纯粹热爱;有的人想要拓展思维,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涵养;有的人基于自己的现实需求,想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有的人想要跳槽加薪,把学习当作一种途径;有的人甚至可能只是闲着无聊。 

我们无须对学习的初衷做出价值判断,但是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学习对我们的意义不同,其效用也就不同。我们对于某件事情愿意投入的时间,取决于这件事情所能带来的效用,就像你不可能期望把学习当作兴趣爱好的人能够像把学习当作毕生追求的人那样投入同样的时间和热情来学习。

 

学习还是看剧、逛街、谈恋爱?

人生之中能够为我们带来效用的事情很多,工作、学习、恋爱、家庭生活、休闲娱乐甚至是睡觉发呆。每件事情都必须要花费时间,然而时间是有限的,于是乎整个决策就成了总量有限时的资源分配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总体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效用最大化。

 

对于某些人来说,休闲娱乐在短期的效用是非常大的,要在耗费足够的时间之后才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进而引发替代效应,此时学习的需求才会被安排上日程,学会延迟满足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所谓延迟满足就是为了追求长期的效用最大化而放弃短期的效用满足,是人类克服情感偏差力争达到理性经济人的过程。

 

不同的人生观下同样事情的效用各不相同,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对于学习所愿意投入的时间。我一直都认为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或者适合经历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人生,对某些人而言平淡的生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人生的痛苦并非来源于欲望,而是欲望得不到满足,自己的欲望与能力不匹配才是最大的痛苦。当然也存在一些人极不愿意学习,但是又不得不去学习的情况,那么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尽量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因为学习本身就是艰辛的过程,如果我们再负重前行,将变得更加疲惫,最终丧失学习的意愿。

以上的学习方法也仅仅是一家之言,望大家能够在本文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就像上文所述,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定是要亲自摸索并加以改善才能形成的,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对大家的学习所有帮助。

 

关于考试有什么疑问,或者未来希望看到什么类型的推文、关于课程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大家都可以在后台留言。顺便填一下调查问卷就更好了~

 

关注公众号,回复“音频”,可以看到妙悟老师在10月的考前串讲相关内容。新的一年就要结束啦,大家可以开始准备学习咯。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