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西北部有一片富饶的地方,那里盛产美酒和水稻。某一天,几个年轻人在一天的辛勤劳动结束之后,美美地喝了一杯酒。随后他们来到城边的河跟前,找到了一艘小船。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他们兴奋地开始向着河对岸划船。划了好久,几个人都感觉累了,相继进入了梦想。
第二天早上,其中一个年轻人醒来之后惊讶地发现,他们所在的船离河岸边并不远。奇怪呀,昨天明明划了很久的船,怎么醒来之后发现还在岸边呢。
这时候,岸边传来了一位老者的声音:“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啊?”年轻人回答说:我们昨天准备过河到对岸去呢,结果睡一觉醒来发现几乎回到原点了,心里正犯嘀咕呢。老者哈哈一笑,示意他们看着岸边的木桩,这时候年轻人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是他们忘记解开绑在船上的绳子,怪不得船还在原地打转呢。
不同的人看完这个故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在小编看来,学习知识和这几个年轻人划船是一样的,如果不先解开困住你的绳子,无论后面有多努力多刻苦,进步也很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很有可能会一直在原地打转。
以小编自己的经历来说,第一年报考注会完全是因为觉得自己是相关专业的,不考个高大上的“注册会计师”很遗憾,所以第一年就报了会计。
当时天真地以为教材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不会太为难。所以买了教材就开始闷头开始学习。前面几章还好,问题不大,都能理解。这就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没想象中那么难诶。
可是到“长期股权投资”这章的时候我就傻眼了,什么权益法,成本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每一个字都是汉字,可是连起来真让人摸不着头脑,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希望读完一章可以能开窍一点点,可惜并没有。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又开始了学习“企业合并”,结果自然不必多说。于是复习进度在这里就搁浅了。
一个月过去之后,这两章对我来说还是稀里糊涂的,于是不得不去请教身边的学霸,下一步该怎么办。“你怎么直接就去啃教材呀,像你这样的学弱应该先去把基础捡起来,不懂的概念来问我”。
于是我找了一本辅导书,从成本法、权益法重新开始理解。逐渐了解了合并的原理。在打基础的过程中才发现,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进度看似前进了一点,其实几乎还在原地打转。
第二个例子是所得税。这应该是除了合并、收入、金融工具之外最难的内容了。很多同学,包括小编在内,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搞懂“递延所得税”这个词背后的意思。一会儿账面价值,一会儿计税基础,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几个概念混在一起完全理不顺了。
其实这也是因为没有解开缆绳,追溯“所得税”的源头—递延,所谓“递延”,就是说:出来混,下一年是要还的。不懂这个概念,再努力也只能在原地打转。
下面再来说摊余成本。这个概念可以说是贯穿了整本教材,从投资性房地产,到金融工具,负债,这些内容都可以结合摊余成本的概念出题。说实话,小编在初次学习的时候就完全懵掉,这到底在说什么??本来想战略性放弃这个知识点,后来发现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只能选择死记公式。
后来才明白,之所以没有理解摊余成本,原地划船的原因,还是因为忘记解开缆绳,追溯“摊余成本”的源头,去理解它的本质:实际成本法。
知道了实际成本法的本质,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息和-票面利息=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票面利息,这个公式看起来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难理解了呢?
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不妨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找找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然后花时间去钻研一下,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