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衡量一张证书是否值得考的标准,更多的是看这个证书的性价比如何?市场价值如何?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更实际直接一点:在找工作、升职、加薪中,能否带来明显的优势。
其实任何一张证书都免不了被诟病:没啥用、一张纸而已、费钱费时间......但是有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这些“不值得考”的声音不绝于耳,每年考证的人为何却越来越多。
具体是什么原因,大家可以自己去做个判断。
但是如果你还在纠结是否要考CFA,或者你在备考中,依然抱有怀疑、并不是很坚定的话,建议仔细阅读一下下面这位品职CFA学员的亲身经历分享,或许你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 以下为品职学员自述,以第一人称展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准备三级的时候,当时加了几个CFA备考群,群里有人说CFA考了没用,哪个HR会因为CFA而招聘一个人,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是着了魔,当时对我影响很大,我就想问每天那么苦那么苦的努力,结果换来的没用的一张纸。
这感觉就好像,有人告诉我参加竞赛,赢了有奖励,我费劲精力打败了无数的竞争者,然后发现所谓的奖励只有1分钱。
我当时还向领导求证了一下,CFA真的没用吗?领导说考那些干嘛,跟着我好好做营销,只有销售好的人才能有白花花的雪花银。
我还不死心,又试着在投简历给了家乡的几个“小”的金融公司试试水(毕竟我当时CFA三级没过,怕人家真的需要的话我就成了欺骗了,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大公司我还想去的)。
投出去的公司有些没反应,有些HR打过来电话问他们的研究岗是招人呢,问我有什么优势,比如工作经历或能带来什么项目能匹配上。我说我有CFA,对方问“CFA是啥?”
我当时真的很痛苦,一段时间都不想学习,结果不出所料的导致我三级没过。
后来我学姐找我问我三级过了吗?我把事情的经过给她说了。她气愤的说,(注意前方高能…)
当然我知道CFA并不好考,所以这里分享一些我学习的方法。
务必要非常重视,千万不要相信网上说一个月通过CFA的分享,不要拿自己的前途赌,考试是一个很公平的事,你准备了80分的知识点,通常只能考60-70分,不要指望复习准备了10%的知识点然后考试只考这10%。
CFA的内容很多,很多都需要记忆,量很大,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有效果,现在考试越来越考察是否真的掌握,考题非常灵活,所以一定要理解。
学习一科之前先看下一下LEARNING OUTCOMES,如:
学习一级知识点的时候想象自己是客户经理,要给客户介绍某个金融产品时会如何描述它,带着问题去学习,同理准备二级的时候想象自己是研究员,如何进行估值,准备三级的时候想象自己是基金经理,如何做好组合管理。带着问题去学习,大脑的工作效率会大增。
原版书课后题、例题一定要做,反复做至少三遍以上,并且要建错题本,错过的题,如果没有真正找到问题并且解决掉,做多少遍都会错。所以一定要把知识点弄明白搞清楚。
由于CFA的学科多,学科间联系少,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个人的方法是每天早上把前一天学习的知识点过一遍,学习完一科对所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复习的时候要自己画出一个框架,然后用框架图和讲义教材做对比进行查漏补缺。
不是仅仅条款看了就完了,一定把对应的解析和案例懂了才能理解其含义,没学过CFA的没概念,直接推荐何旋老师的喜马拉雅音频。
报名越早越好,因为越早价格越便宜,25年CFA一级早鸟价格是990美元,标准价格是1290美元。
报班虽然花费不菲,但是事后看物有所值。因为如果金融底子薄,英语差,学习起来特别吃力,有时候每个单词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认识了,有些单词由于一词多义。
遇到自己理解的意思和书本想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时,使自己学错了还不自知,会很影响学习效果;还有就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没人讲解很难理解,很影响备考心情和进度。所以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报名一个培训班。
想想自己这一路走来,真是不容易啊。一开始迷茫又痛苦,后来找到了方向,努力考 CFA,中间也有过动摇,还好有学姐一直鼓励我。
也希望和我一样曾经焦虑、迷茫的小伙伴,别害怕困难,认定方向后就一直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希望上述学姐的亲身经历能对大家目前的学习备考状态有所帮助,下面也为大家准备了25年的全套备考助力福利!
品职25考试助力
含25年学科速成攻略、25年知识框架图、25年公式表、25年CFA知识闪卡、重难点知识点图谱...(上述资料均区分一二三级)(部分资料的个别科目仍在更新中,更新完成会及时同步)
(内部学员联系专属辅导员即可)